摘要:犬傳染性性病腫瘤(TVT),是一種犬自然發病的水平傳播性腫瘤,偶見于其他犬科動物,如狐貍。在育種控制松散、流浪犬只較多的地區,該疾病較為常見,此外,該疾病發病率與降雨量、平均年度氣溫呈正比。筆者就接診的一例犬傳染性性病腫瘤報告如下。
患犬為一2歲齡左右混血、流浪母犬,絕育情況不明,陰道可見一巨大的菜花樣腫塊,不斷有血性液體流出,患犬食欲、精神尚可。
1 臨床檢查
T:38.2℃,P:98次/分,R:23次/分,W:10.3kg;體型偏瘦,鼻鏡濕潤,誘咳陰性,聽診肺呼吸音尚可;陰道結節菜花樣腫塊不斷有血性液體流出,惡臭、質脆、嚴重紅腫(見圖1);其他未見明顯異常。
圖1 腫塊外觀
2 輔助檢查
2.1 血常規檢查結果:僅見白細胞輕微升高(見表1)。
表1 血常規檢查結果
2.2 血液生化檢查結果:暫未見明顯異常。
2.3 細胞學檢查結果:細針無負壓穿刺后抹片染色,除可見少量裸核的嗜中性粒細胞、大量的淋巴細胞或漿細胞外,還可見大量細胞核內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透明空泡細胞。
圖2 細針采樣細胞學檢查
2.4 影像學檢查結果:結腸、直腸段可見大量規則、高密度影像,疑似積糞;陰門處有一密度與肌肉相近的突出腫塊(見圖3),其他暫未見明顯異常。
圖3 右側位X線片
2.5 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:HE染色后可見部分炎性細胞浸潤,細胞核大小不等,細胞間質較少、可見多個核分裂像、細胞質空泡化(見圖4、5)。
圖4 40倍鏡下切片圖片
圖5 100倍油鏡下局部放大圖片
3 初步診斷
綜合患寵臨床癥狀、細胞學及組織病理學檢查,初步診斷為傳染性性病腫瘤。
4 治療
本病例以化療為主,按照0.75mg/平方體表面積靜脈推注長春新堿,每周一次,同時按照4mg/公斤體重口服潑尼松片劑,第一周每天一次,以后每2天一次。3周后復查,可見菜花樣腫塊明顯縮小,紅腫逐漸消失,血性滲出物減少(見圖6)。持續治療6周后,腫塊完全萎縮僅可見少量增生后的結締組織,紅腫、血性滲出物完全消失(見圖7),停止化療。停止化療1個月后回訪,患寵未見明顯異常。
圖6 治療3周后
圖7 治療6周后
5 小結
外生殖器是傳染性性病腫瘤的常發部位,偶發于鼻部、口腔、皮下組織。本疾病主要通過動物交配途徑垂直傳播,具有明顯的傳染性,也有研究指出,該疾病還可通過舔咬病變部位,將活性的腫瘤細胞移植到破損的粘膜上而感染。
該疾病易與陰道增生區別。陰道增生物表面較光滑,顏色與正常陰道壁顏色相同,無出血癥狀,而傳染性性病腫瘤除見明顯鮮紅色、結節樣增生物外,常伴有血性液體流出,本病例中,患寵已經表現出該疾病的典型癥狀。此外組織病理學檢查是確診該疾病的準確手段,大量胞漿內出現大小相似的透明空泡是該疾病最具特征性特點。
免疫系統在傳染性性病腫瘤的自然發病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,該疾病會在生長和增殖期之間發生轉換,然后進入靜止期。如果動物機體免疫狀態正常,則腫瘤會自發性的消退。如果機體免疫抑制或注射過疫苗,則腫瘤會增殖,進而表現出臨床癥狀。該疾病有2-6個月的潛伏期,所以臨床上部分犬只在感染后3個月左右會出現自發性的消退,但如果超過6個月或更長時間,則需要進行治療方可消退。長春新堿因其相對比較安全,價格適中,可作為治療傳染性性病腫瘤的首選藥物,治療2到6周后效果最為明顯。
因為該疾病在免疫狀態良好的犬只中能夠自發性的消退,單純的長春新堿治療也可取得良好并持久的腫瘤消退結果,所以該疾病臨床預后良好。
伍樂樂
瑞鵬寵物醫院醫師
畢業后一直從事寵物醫療工作。富有愛心、責任心,耐心周到,受到廣大寵主好評。
對犬貓傳染病、呼吸道疾病、泌尿系統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。
積極參與培訓學習,積極與同行交流,不斷提高自身的診療水平,立志讓每一只寵物健康快樂。
主要研究方向:泌尿系統疾病
上一篇:狗狗常見的8種腫瘤
下一篇:犬睪丸腫瘤及治療